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0的博文

正确看待“正能量”

如果你是一个自恃清高,鄙视"互联网贱民"的人,那么你应该常常听闻反对"正能量"概念的论述,也应该很容易会被类似"历史上伟大的作家都是'负能量'"的这种言论影响,无可厚非,正能量的过度宣传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仅因为这样就要去否定它,对吗?我讨厌将"正能量"一词标签化应用到任何事物中。如果说滥用"正能量"是邪恶的,那么反对"正能量"甚至宣传"负能量"绝对不是站在它的对立面,成为正确的存在。 一种人,事实上不值得谈论,但是可以作为饭局上很好的谈资,例如 : "人间失格里有一句话,但我忘记了,呜呜呜"诸如此类。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想随波逐流,把标新立异作为自己行事的唯一准则(也许不是唯一的)。"正能量"的拥趸不只有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所谓的下沉用户。  

关注书的脚注和提及的东西(以及一些闲话)

  有一整子没写文章了,这段时间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娱乐上,很少有专注的时间,所以我决定停止这种生活方式,又恰好有一些想法,便成了这篇文章的契机。为更好地切入主题以及让我重新适应写作的感觉,这篇文章将会有很多废话。   最近在玩怪物猎人,是童年的回忆,非常吸引我。但是玩的却并不顺心,倒不是因为游戏本身怎么样,而是我使用的工作本发热量巨大,总是感觉不顺心。最近又萌生了购买switch的想法(以后可能详谈),但其实并不与上文提到的"停止这种生活方式"矛盾,switch上的游戏(至少是我喜欢的游戏)都非常治愈,可以让我真正体会到游戏的魅力,即使输了又何妨(不像一些电竞游戏和硬核的单机游戏),利用碎片时间,或与朋友游玩,这反而会使我愉悦,提高工作效率。   在玩怪物猎人的同时也在看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托马斯曼的《魔山》,后者看了四分之一实在是因为无聊的剧情看不下去了,也许后面会很有趣,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看《我是猫》。《魔山》是一本有许多头衔,并且饱受赞誉的一本书,所以我后期一定会看完。   差不多了,该干事了。这篇的话题也看到了,上文提及的《魔山》就是一个例子,其曾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被提及,也许你没看过本书对阅读不造成任何障碍,但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助力现场感的形成。你没读过《魔山》就不会知道去疗养院看直子的渡边荒谬在何处。我非常认同李如一的一个观点(虽然他的许多观点我不赞同),即书是最早的AR,即增强现实道具,重点并不在最早,而是AR。这一点在村上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听甲壳虫的《norwegian wood》,听Henrry Mancini的《Dear Heart》。

如何收复生活的购买力(题文不符)

一提起购买力,跑到人们脑子的大概会是钱或类似的概念,我一直非常主张"定义"这个概念,即当谈论某个话题的时候,你需要对你谈到的概念"重新定义"。在这个语境中,我对"购买力"大概有两个定义。 一.             财富,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太多次,不会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我常常会有一种疯狂撷取财富的欲望。 二.             精神生活。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许多人眼中,这可能甚至已经对这个词产生了 PTSD ,但是本文中你或许能看到不同的解读或者说观点。我的闲暇时间是被音乐,书和电影充斥的。写这个事实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我有多么高雅,事实上,我时常会听一些大众化,甚至被认为有一些俗的歌,例如《野狼 disco 》或是 Taylor Swift 的一些口水歌,我也经常会因为看了"俗"电影中的某个片段而捧腹大笑,但是这些种种,都不妨碍我利用其来收复我生活中的购买力。我一直非常憧憬契诃夫笔下那个因阅读而有了及其丰满精神世界的囚徒,但是我并不渴望成为他,因为我自认为没必要如此清高。对我而言,收复购买力这一过程,是在金钱与精神间不断博弈与平衡中形成的。没必要只看《资本论》《纯粹理性批判》或是希区柯克,也看看《挪威的森林》,徐峥这些易懂轻松的东西。 不只是有勃拉姆斯和拉赫马尼诺夫,还有朗朗马友友和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