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1的博文

近期乐事(认真生活)

开始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博客已经慢慢变得个人化了,我写的东西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刚性」了,以后一定会有这样的博文吧,但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又看了一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其实我看两篇这部电影的原因还挺多的,绝不是仅仅因为由 Anthony Hopkins 主演才去看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理由)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大概一个月之前,和我喜欢的女孩。可以想象,我的视线和心绪完全不可能聚焦在那块看起来大得让人得视线躲不开的荧幕上,我无数次想要拉起她的手却始终没有拉。事实证明,我做对了,但是也有可能没做对,但我想相信是做对了(这样就无需抱憾了)。电影的内容几乎只看了七成。对了,我们还迟到了 10 分钟。 片中有一段歌剧唱段很好听但看完过后没能找到。 梁文道节目中也讲到了这部电影,他提到了片中的歌剧是 Bizet 的 Les pêcheurs de perles ,我马上就去 Apple Music 搜了,但是不是我想要听的版本。那么,就再去一次影院用 Shazam 识别吧。 多种因素集合起来,我看了两遍这部电影,而且还是在影院。这毫无疑问是一部相当好的电影,它用了相当多悬疑电影会采用的剪辑手法,把看似混乱的片段拼接起来。以「安东尼」的视角作为观影视角让我感到很奇特的、沉浸感强的观影体验。说来惭愧,第一次虽没认真看但好歹也是看了的,我只觉得结构很散,甚至真的觉得安东尼有点令人生厌。所以,尝试以安东尼视角观影。 这是一部我目前在 2021 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还有一部是《1917》。两部电影的观赏体验都相当好,《1917》的剧情很简单,主要在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沉浸体验还有宏大场景的布置,片中有两个场景让我有很深的印象,发生空难的那片草坪、Scofield 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的那条小溪(伴随着飘落花瓣,这是一个隐喻,在之前的影片中也出现过,但这也不能盖过它作为一个电影场景的优秀)。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于情节的巧妙拼接和悬疑电影式的展开,两部电影各有千秋。 《1917》也看了两遍。 找到了歌剧唱段 来自这一张唱片(封面很像 Ricky and Morty),影片中出现的唱段是第 11 首音乐。 胶片相机 在家里翻出了一个胶片相机,海鸥 df1。据长辈说是「文革」之前买的,还能用,至少镜头能变焦、快门也能发出清脆的

许久没写博客了,一点杂谈

    很久没有在博客里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或者是自己的心情了,上一次写类似的博文还是「流行文化削弱大众审美」,而这也是四月份的事了,真的很久没有写了,或许是对周遭的变故已经麻木了?我不知道,或许又不是。我喜欢在长期没有更新后写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流水账似的记录一下生活。我讨厌在社交媒体里分享生活。问题在于,社交媒体中的人们经常会误解你的意思,你自己也就活在了他们认为的你的世界里,不断贴合自己的「人设」,荒谬至极,与其塑造一个假的自己,不如真实一些。   我最近几个月在干什么呢?花在了一个女孩身上,和花在了对未来的迷茫上。我期待村上春树书中的那种亲密关系,自然而然的。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打羽毛球,去荧幕很劣质的电影院看电影,一起吃饭。我在一个类似于咖啡馆的地方交出了我写的信,你愿意的话可以称之为「情书」。   信的最后一行写着「放下笔,送出信,新的故事会开始吗?」   很可惜,经过对方两天激烈的思想斗争,新的故事没有发生。真的很受挫,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体验了,我指找到一个喜欢的女孩并被她拒绝。可能在其他人看来,我的感情经历在我这个年龄相当丰富,但是我自己看,能够称得上是「一段感情」的经历却一次都没有。原因大概是我只遇到过两个真正喜欢的女孩,并且都失败了。很可悲,可能对方确实没那么喜欢我吧,只是把我看作朋友。   当然,我对其他人显示出来的表现是:很快从这种失恋的体验中恢复了,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笑容,嘴上说着不着边际的话。他们就知道:哦,那个抽象的人回来了!其实哪有那么容易恢复,我很鄙视沉醉于一段失败感情的人(就像以前的我,或者也是现在的我),所以在自己的表现上尽量不往这种人身上靠,但是我始终不知道,显示自己的一点软弱有什么不好,我可能只是不习惯这么做。   还看了很多电影。